English

笑傲长空

1999-09-14 来源:光明日报 刘敬智 我有话说

1956年春季里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大楼里,主持了一次不寻常的中央军委会议。

“今天的军委扩大会议,请钱学森同志谈谈在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总理宣布了会议的内容。

从美国军方的软禁中回国不久的钱学森从座位上缓缓站了起来,他显得十分的兴奋和激动,他从总理、元帅、将军们的眼神里,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

元帅和将军们看着汇报提纲,听着钱学森的讲解,一个影响未来中国发展的重大决定形成了。

一个月后,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作出了在我国发展导弹事业的决定。

令人震惊的是,当这个决定作出的时候,中国还是一贫如洗,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1956年10月,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聂荣臻元帅出席了成立大会,他勉励大家以自立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毕生致力于我国的导弹事业。

那完全是平地起家,除了一个院子和几间平房之外,一无所有。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而且除了钱学森之外,包括老专家和新毕业的学生在内,没有一个人是学火箭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批人很快便组建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发动机、弹体结构、推进剂等十个研究院。

1958年3月,按照中苏签定的合同,一个前苏联的导弹专家组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同时,两枚P—2近程导弹运到了满洲里……但好景不长,伴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关系逐渐紧张起来。1960年8月,赫鲁晓夫下达了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命令。

那是一次干净彻底的撤离,连纸篓里的纸片都没有留下。

李富春副总理匆匆走进毛主席的办公室,汇报了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技术协作合同的情况。毛主席以其特有的气质,缓慢而有力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

聂荣臻来到了研究院,召集高级工程师开会。会上,他紧握拳头擂在桌子上对大家说:“逼上梁山,自己干吧!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党中央寄希望于自己的专家!”他还带来了中央关于用国产燃料,靠我们自己,将一枚P—2导弹送上天的决定。

听到中央的这一决定,负责燃料研制的专家梁守磐挺身而出,他在聂帅面前立下军令状:“我以项上人头作保,我们的火箭推进剂绝对合格。”

1960年9月10日,也就是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试验成功后,聂帅风趣地对梁守磐说:“就是不成功,也不会要你的头,这项上的头还要好好保护它干一番大事业呐!”

不久,以仿制为主的国产第一枚近程导弹制造出来了,人们称它为东风一号,又叫1059。

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竖立在发射台上。凌晨,聂荣臻元帅来到了发射基地,他要亲自参加这次发射试验,并向北京的周恩来总理汇报。

总理一直守在电话机旁,问得非常仔细。

9点28分,火箭一声怒吼腾空而起,几分钟后,弹区传来报告,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在欢呼声中,已提前一个月进入发射基地的钱学森,热泪盈眶地与聂帅拥抱……

从此中国的导弹研制一发而不可收。先是研制出了高性能的推进剂,接着是自行设计的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逼上梁山的结果是,中国在导弹的研制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拿在两伊战争中出了名的蚕式导弹来说吧,指的虽然是独一无二的弹体外型,然而它所显示的绝不仅仅是外型的独特,而是整个导弹研制思路的独特。

一通百通,这大概是很多研制工作的共有规律吧!1980年5月18日,我国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从水下发射的战略火箭准确命中目标。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此后,我国用洲际运载火箭改造而成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连续发射几十颗科学实验、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全部成功。

1984年,我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通讯卫星送上了距地球3万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长征3号可不是一般的火箭,它的第三级是用氢做燃料的液氢火箭,推力极大,当时的世界上除了美、苏之外,我国是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三家。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第三级还要中途关机几十秒,经过一段时间滑行之后,再自动开机,最终将卫星送入准同步轨道。这项又关又开的技术没有听说其他国家还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自亚星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伴随着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的运载火箭的种类逐步增多。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二捆、长三捆相继问世,并发射国际卫星成功。

目前,我国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品种已呈系列化,小到几十公斤,大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五吨重的卫星,都可以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

在运载火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用于军事领域的导弹家族,如空对空、舰对舰、地对空、岸对舰、地对地等近、中、远程的各种导弹已全都具备。总之,用中国导弹专家的话来说,目前,世界上现有的几乎所有的导弹,我国都有研制和生产的能力。不久前,我国试验发射成功的新式远程地对地导弹以及刚刚试验发射成功的可同时迎击多枚来袭导弹的地空导弹,就是这个导弹家族的新成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